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三年了,整整三年,南怀瑾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三年了。
今年9月29 日是南怀瑾先生辞世三周年的日子。这期间,全国有许多地方、许多人,在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纪念,如他的家乡浙江乐清特举办“南园秋高”主题论坛;在南怀瑾先生的辞世之地,苏州吴江区老太庙则举办了“国学讲座”等系列纪念活动;中央电视台在去年推出《先生 南怀瑾》第一集的基础上,今年又适时首播了第二集……纪念活动虽然很多,但因之前没有得到任何消息,所以哪一个也未能参与。
那么,我又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呢?思前想后,还是阅读先生的书吧。然而,先生的著述那么多,又该读那一部?最终还是选择了《论语别裁》。
说实话,对于南怀瑾先生的著述,我很少有一本书通读两次、三次的时候。不是不想多读几遍,而是确有难度。一则因我生性愚钝,文化底子薄,像《易经杂说》、《易经系列别讲》、《我说参同契》等,根本啃不动,读了也只是认得字而已,内容大部分不懂;二则老先生的书太多,内容又儒释道、古今中外无所不有。往往是手里现有的书还没读完,新书便又面世了,赶快再购新的来读。所以同一本书很少重读。不过也有例外的,如《论语别裁》和《禅与生命的认知》这两本书,我就曾经多次研读,而且是带着情感去读,一次与一次的感受自然也不相同。这里只谈一点读《论语别裁》的经历。
我案头这部《论语别裁》是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的,为第二版第七次印刷,分上下册,精装本。我于1998年秋天购得。
之前,我对《论语》、《孟子》、《老子》这类经典从未接触过,因为当时古文基础几乎为零,心想这些古籍一定很深奥,便不敢碰。但当我在书店翻阅《论语别裁》时,顿觉有一股新义,最起码能读进去。回家后一连数日,如读小说一样抱着看。读过第一遍后,虽然谈不上有多大收获,但确实也明白了许多东西。原来有很多常用的成语、名言警句出自《论语》;原来这《论语》是讲做人做事的呀!……感悟最深的是,原来这古典我也能读,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啃。
其实,《论语别裁》之所以好读,是因为南怀瑾先生讲述的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妙趣横生,又有别于学术的注释或翻成白话文那么古板的缘故。当然,这点心得也是我多年以后才渐渐明白的。2006年“十一”黄金周,一位教授在中央电视台连续七天解读《论语》心得,一时间大受追捧,进而形成了一种“《论语》心得现象”。该教授又是出书出光盘,又是到各地演讲。这期间,我也随大流凑热闹,先是看了录像,也买了本《论语心得》来看。可是最后,我还是拿起了《论语别裁》。无论怎么读,总还是觉得《论语别裁》要让我领悟的更多一些。当然,我这样讲,绝无贬低该教授而高捧南怀瑾先生之意,也许是我的一己之见,也许是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罢了,反正每每与朋友们谈及《论语》,我总是说,还是找本《论语别裁》读读吧,天下没有比这本讲述《论语》更好的书了。
第三次通读《论语别裁》是在南怀瑾先生仙逝之后。我虽然没有见过老先生的面,但这么多年了一直读他老人家的书,平时也非常关注先生的消息。当得知老人家突然走了后,很长一段日子,心里总是没着没落的,说不出的那种滋味。后来我的心思被女儿发现了,她说:“以爸现在的条件,最有意义的纪念就是读一本南先生最好的书”。女儿的提议非常在理,但哪一本又是先生最好的书呢?
在我的脑子里,南怀瑾先生的书每一本书都是最好的,只是内容不同,侧重不同,读者的感受不同而已,否则,我也不会在那些年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只要是南先生的书,只要我家里没有,见几本购几本,还不惜花高价从台湾邮购在大陆买不到的先生的著作。但终归还是要选一本最好的书来阅读。我从几个角度选择归纳。首先是回忆南老先生对自己著作的看法,他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对亲近他的人强调过《论语别裁》与《原本大学微言》这两部书的重要牲,特别是在学佛这一问题上,多次告诫一些人,好好读读《论语别裁》,先把人做好再谈佛法。再从其它渠道收集其他权威人士的评价,周瑞金先生、马宏达先生、朱清时校长、薛仁明先生等,都认为南先生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是《论语别裁》。更有趣的是,台湾的李慈雄、杜忠诰两位先生还因义务推销《论语别裁》留下一段佳话,与南先生结下了更深的师生情谊。他们二位是不是也认为《论语别裁》最重要呢?到此,我的思路也逐渐清晰了,那还是选《论语别裁》。
而今,南怀瑾先生已经离开我们整整三载,按照民间习俗,三周年是不同于其它周年的,因此,今年的纪念活动不但多,而且也比往年规模更大、更隆重。我是哪个活动也无缘参加了。不过,我也有自已特殊的纪念仪式的,就让我以阅读的方式来纪念南怀瑾先生吧。
于是,我又打开了《论语别裁》。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