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古木:袁南師徒與中國文化
作者:東方古木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二十世紀中國,道統文脈不斷,有賴袁南師徒。袁者,袁煥仙大居士。南者,南懷瑾老先生。此師徒二人,皆得悟道,實近代中國禪宗史、佛教史、儒學史,乃至現代世界文化史上必不可缺之奇偉人物。百年中國,文化凋零,而此師徒,在悟道後,無不以光大延續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其願力心聲,於後世可待發放更大璀璨異彩。

 

虛雲和尚,亦近世罕見之悟道者。然而,袁南師徒,以世俗白衣之維摩事業,別於虛雲。通明佛法後,袁南師徒都未囿於佛教,而是俯身護佑儒學,將深深塵封的儒家真義,於新時代打磨得熠熠生輝。尤為卓著者,悟道後的餘生,南懷瑾老先生在孜孜不倦講解佛法之外,始終不離扶持儒道之大願初心。斯誠非悟道者所不能也。

 

袁南師徒,何以於悟道後,返入儒學,將心思和心力置於中國傳統文化?此或可作為近代禪門一大公案,留與後人勤心參究。於儒學界而言,近代雖不乏熊十力、梁漱溟、牟宗三等出類拔萃之儒家學者,但終究未再出現如孔孟、陽明那樣明心見性的儒者。儒學,通常被稱為“內聖外王”之學,苟不親證“內聖”,如何講“外王”,如何講“內聖外王”?於佛教界而言,多有見解以佛法為終極根本而藐覷儒學,每每認為由儒入佛可,而由佛入儒不可。袁南師徒,以禪門龍象重新發明儒學要旨,正彌合填補佛儒兩界之夾隙裂縫,其真知灼見和良苦用心大可留意焉。

 

近有法師,講著《漫談弟子規》,斷言“孔孟之道裏沒有佛教的輪回思想,沒有菩提心、空性以及如來藏的甚深教言……有

 

些人推崇孔孟之道,認為儒教思想是一切學問之最,甚至學了佛又擱下佛法,覺得有孔孟思想就夠了,這顯然是不明智的,不了解佛法。……四書等儒教經典,今生的道理講得是好,但對緣起、業因果、前世後世以及宇宙人生的真理……沒有提及;禪宗的悟道、見性成佛,更沒有。”此論未免失之輕率,迥異於陽明蕅益、袁南師徒於明心見性後對“四書”乃至儒學所作之基本判定。

 

六道輪回,在《維摩詰經》中,眾香佛國的香積如來,對彼眾菩薩其實亦不曾講說,何以如此?孔子編刪《春秋》,又講“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非善惡因果、道德律法而何?“中”者體也,“庸”者用也,“知止而後有定”,“盡其心者,知其性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諸如此類儒家文字,非指心言性而何?就藏密而言,若通曉氣脈明點,對《論語》中“三月不違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孟子》中“志,氣之帥;氣,體之充”“其為氣也,至大至剛”所隱含的與坐禪融通契合的心性悟道原理,應不至於疏漏無察。《大學》開篇話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所講是儒學,還是佛法?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