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丽:记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
作者:王雪丽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南怀瑾先生,当之无愧地为海峡两岸文化人所尊崇的中华国学大师,我对他的了解,是从王十朋研究会所得知。

 

王十朋为南宋朝廷名臣,是我家先祖。《辞海》中载有他的辞条,写到:“王十朋(1112—1171),南宋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字龟龄。初在梅溪乡间讲学。秦桧死后应试,绍兴二十七年中进士第一名。任秘书郎、侍御史等职。屡次建议整顿朝政,力图恢复北伐。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张浚北伐失力,主和派抬头。他上疏称恢复大业不能以一败而动摇,未被采纳。出知饶、夔、湖、泉等州,官至龙图阁学士。著有《梅溪集》。”《辞海》记载这段,基本符合事实;因为是词条,当然不能详述。这里要说明的是,进士第一名“即状元”,说是温州乐清人,具体说是乐清梅溪人,在家乡梅溪,后世人都称王十朋是状元郎,为之骄傲和自豪,感到荣光。我们作为王十朋的后裔自不例外,也自当敬之。在颇讲名人效应的今天,家乡政府因本地曾出了一位状元,出了一位载入《辞海》的全国大名人,不仅感到荣光,而且还要借名人搞各种纪念活动,以兴本地经济和文化。成立研究会,建设纪念馆,竖起碑林,发表研究文章,组织研讨会,不要说国内,纵然国外一些华裔名人也前来参会,搞得很有声势,很有气派。

 

温州乐清,可谓山青水秀,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就出了不少大名人,其中南怀瑾先生是其中一位。在王十朋研究会成立后,他被聘请为首席荣誉会长,他本人乐于为之,众人亦极为推崇。家父是王十朋研究会会长,我忝列为副会长,多为家父做些庶务勤杂工作,这样我也就与荣誉会长南怀瑾先生多有联系了,对先生的为人也就有所了解。

 

南怀瑾,1918年出生于温州乐清南宅后村。曾就读于浙江国术馆国术训练员专修班、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金陵大学研究院社会福利系。青年习武,军人出身。抗日战争时期,国难当头,投笔从戎。后潜心研学佛典,1945年,曾前往四川、西康、西藏参访,闭关修行三年。1949年前往台湾,相继受聘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等高校讲学。1984年移居美国,并成立弗吉尼亚“东西学院”。1988年移居香港。2004年移居上海。2006年移居江苏吴江庙港,并创建了太湖大学堂,旨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南老幼承庭训,少习诸子百家。他早年曾兴兵抗日,后赴台湾一生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并辗转美国、欧洲、香港等地考察讲学。南老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被世人称为“南师”。南师历来敬仰先祖王十朋的人品和才学。他们都是温州乐清的人才,乐清的骄傲。

 

南老先生还是温州至金华——金温铁路的催生者。金温线1992年开工,1997年4月正式通车。十年间南老为修建这条铁路奔走呼号,集资运营。想当初温州市政府领导赴香港求见南老,请他帮助筹资,以利造福桑梓时,是费了一番苦心的。南老历来孝敬父母,他几十年在外,与他结婚两年的原配妻子王翠凤,在离别丈夫四十余载的岁月中,一直陪在婆母身旁。1990年2月14日除夕之夜,百岁高龄的太夫人在故乡辞世。她平素梳头时常将落发积在一起,老夫人辞世后,政府人员很有心,设法用其慈母的灰白色发丝,特为南老的母亲绣制了一张慈母绣像。上世纪80年代末,温州市领导赴港晤谈时,呈上一幅用南怀瑾先生母亲的发丝绣制的绣像。南老见到母亲肖像后当即热泪盈眶,双膝跪地接过母亲发像。亲情大礼托付出家乡人民的真情和祈愿。1997年4月,金温铁路通车,其火车站的站名就是南老书写的。南老几十年来坚持中国文化的传承必须与时俱进、经世致用,并以此改变大众的生活状态、行事方法和价值取向。南老辞世,在南老的告别仪式上,文明办的领导致悼词时称南老是大学问家,是永远的精神导师,他是把经典文化与大众化相融合的导师。他精通儒、释、道典籍,是我国当代的国学大师,出版有《论语别裁》、《禅与道概论》等几十种专著。

 

我还清楚地记得,1990年9月,我与家父合著的《王十朋传》出版后,家父首先想到请南老斧正。于是他设法找到南老的地址,将《王十朋传》寄到香港,并附上一书致意求教。如能得到南老的指教那是何等荣幸!南老日理万机,学案公案繁忙,然而他老人家在百忙中给家父和我回信,在蓝色国际文教基金会专用的信纸中,南老回信道:

 

祝光先生(家父名为王祝光)雪丽女士左右:

 

顷接贤父女惠赠令太祖王十朋传,至感盛情。十朋公乃乡贤辈,自南宋以来,素为故乡后辈敬仰,惜无专著表扬令德。今得贤父女之作光扬先德,殊为敬佩,特此致谢。

 

又:先生题于书面嘱辞过于谬奖,实不敢当。不慧如吾读书学剑一无所成,俯仰有愧,何足道哉。

 

又:贤父女尊著此书惜未定好书名,反而自阻销路,并使十朋公德泽声光却为减色,倘易名为南宋状元王十朋,且将公之画像移做内封面,封面但取雁荡一峰挺拔,当更为生色矣。区区鄙陋之见不知有当否?聊以供献微诚,代向十朋公先辈之敬意也。专此即颂

 

撰安

 

    辛卯1991.5.3 南怀瑾拜

 

南老的来信给我和父亲极大的鼓舞,看来五年功夫才写成出版的《王十朋传》得到了大师的肯定,我父女极感欣慰。甚至南老认为这本书的书名更改成南宋状元王十朋更好,对封面设计如何更正,提出将封面王十朋公像应移内封等一系列不足,都指点得十分精到。一份感动,两份感恩,十朋公虽是我们的先祖,然而他的爱国精神和思想及《梅溪文集》的诗文是民族的文化遗产,我们要把家事当作国事办,要把先祖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并弘扬开来,古为今用。南怀瑾先生在上世纪90年代初在金温铁路筹建和建设时,被温州人民称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1991年南老的这封来信,也催生了成立王十朋研究会这一文化工程。倘如没有南老对我父女在王十朋研究这一初熟成果的肯定与支持,也许至今也不会有王十朋研究会机构和系列活动。1995年8月18日,王十朋研究会筹备会首次在风华居召开。二十年来,王十朋研究会搞了一系列工程和文化开发活动。南老还亲自为《王十朋纪念论文集》题字,为纪念馆题名。在南老的倡议和推动下,我们召开大型王十朋国际学术研讨会,将王十朋研究的文化工程向文化产业推进,这都是南老的功德。

 

成立王十朋研究会,为了请南老出山担任首席荣誉会长,父亲致书南老征求意见。不久南老即回信父亲,同意担任王十朋研究会荣誉会长的职务。南老在1996年3月8日的回信中写道:

 

王祝光先生左右:

 

二月十日手书及附来有关王十朋先生研究会等件均拜悉。所嘱担任名称,任随先生安排。我因年老很忙,不及细述。又:为王十朋先生全集出版事,正承温州方之嘱,要我写一篇序言,尚未交卷,近日当勉为其难完卷。匆此不另。祝

 

平安   令嫒安好

   一九九六年三月八日 南怀瑾

 

南老在信中提及的由乐清政协梅溪重刊委员会,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王十朋公全部诗文著作,以原《梅溪文集》54卷为蓝本,出版后更名为《王十朋全集》,王十朋公的诗文集共80万字,南老为此全集写了“抱负经纶之才 贞守纯臣之道”——重刊《王十朋(梅溪)全集》前言。南老在此前言的第二段中还专门又提及我父女所撰《王十朋传》一书,其文曰:

 

丙子(1996年)初春,又得王氏后裔王祝光先生来函,言及其事。前年,祝光先生曾与其女公子雪丽合著《王十朋传》寄示,读竟,惟建议其应改书名为《南宋第一状元》更为恰当。今又为《梅溪全集》之事有所举措,公案学案双关,再三延宕,似又不妥。于是,乃强起捉笔,不自惭拙陋,改序文为前言,庶免塞责之难。……

 

由父亲专职主办的王十朋研究会经常得到南老先生的支持和关心,凡有所求极尽满足和指教。1997年5月15日南老在给父亲的回信中,特为先祖王十朋公赋诗,其信函曰:

 

王祝光先生左右:

 

承寄有关王十朋研究会资料两次,及今得启读,逾期致歉。请见谅是幸。因我年老,虚名在外,凡国内外及欧盟等地,例如各种学术研究会及个人著作,乃至海峡两岸,有关政经等件每日收到,积成一月即堆积如山,而且大多为题辞等要求,或为个人企望,不胜枚举。我以一介平民,为应付公私等件案牍,俨如一重要公司或一小政府机构,倘每日面对此等函件即可令人望之兴叹,为之气阻。故在不得已中,由同学等一二人组成秘书室,拣最有时间性及现实政情有关者,由其分别答复。至如有关涉及虚名增华、添叶者,皆视为次要,有时一搁笔,即过年余,甚之。将其归档,不一而足。因此得罪诸方,实所难免。今因清理积件得见尊扎,不胜歉仄。先生嘱为王状元颂梅集题字,稍过数日待写毛笔字之便,即当奉上。唯我不善书法,难免贻笑大方,又嘱为状元公题诗,今随笔口占一绝,待数日后一并写成寄上。用于不用皆不在乎,只为先生所嘱,再来应命一次而已。诗曰:

 

一代文星百代光,常闻人说状元郎。

而今时世皆非昔,犹见高风颂故乡。

 

南老情之殷殷,言之切切,令家父深为感动。家父感念南老之德,将题字“一代文星百代光”,用红色大理石镶刻在风华居院内的白墙黛瓦的围墙上,赫然醒目。

 

自1995年8月王十朋研究会筹备会召开,至1997年12月研究会正式挂牌,我和父亲幸蒙南老关爱,多次得到南老的题诗和来信,然而从未谋面。我很想能亲自聆听南老的教诲,并且渴望依南老之见题写《南宋第一状元——王十朋大传》的书名。于是,于2011年3月下旬某日致南老信函一封,后与3月29日亲到江苏吴江庙港镇拜访南老。

 

由南老亲题的太湖大学堂座落在江苏吴江庙港镇的太湖之滨,中式结构的学堂门楼简洁质朴,大门通透,园内景物一览无余,门楼连着黛瓦白墙,大门右侧的黑屏上题写太湖大学堂各种教学机构名称,左侧白色围墙旁的大理石石壁上镌刻着“太湖大学堂”金字。一排修剪整齐的灌木丛依墙而立,更显白墙素洁,门前方砖草地宽阔。我携两书一信,轻轻敲开门卫大门,通报我拜访南老的来意。不一会,一位姓张的小伙子出来客气地对我说,您因未事先联系安排,南老不得见。我再三请求,他执意不肯,最后只能留下我给南老的一封书信。他指点我回杭州的班车,临上班车前他还为我拍照,在太湖大学堂门前留影,我深深回眸门口的景物,太湖大学堂,难舍难离。

 

当日下午三时左右,在去杭州的长途汽车上,我的手机响起,一位安详温柔的女声告诉我说:“我叫宏忍,是出家人。南老午休后已看到您的书信,老人家见您远道而来,特叫我转告您,请您到太湖大学堂里来转一转,玩一玩。”听此来电,我激动不已,遗憾至甚,只能礼貌地回道:“我已离开庙港,现正在去杭州的车中,再过一个钟头就要到杭州了。请代我和父亲问南老先生安好!”“那甚好,以后有机会再来,代问您老父亲好。”汽车在奔驰,我的心在颤抖,离庙港越来越远;可我的身心,却觉得仍留在太湖大学堂……

 

于西湖逗留一日后,我便回到温州与父亲言及南老的热情相邀和情谊,甚觉感恩,只是没见到大师,遗憾之情溢于言表。父亲安慰我说,我们抓紧时间争取与电视台再访谈南老一次,请他讲讲梅溪先祖的光辉业绩。于是我和父亲马上又各自给南老修书一封致谢,用快递寄南老。第三天又接宏忍的电话:“南老已收到您的书和信,他特别敬仰你们的先祖梅溪先生,他老人家已94岁高龄了,现在已经很少有什么活动了。”我感谢宏忍两次来电话,感谢南老的关爱。我多么希望南老健康长寿!

 

然而,就在2012年9月29日下午4时,南老却在太湖大学堂驾鹤西归,享年95岁。得到噩耗,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此时,家父也85岁高龄,正住在温州的第一医院的抢救病房中,我在身边侍候。当家父得知南老辞世时,我从父亲的眼神中读出了他的悲痛,只是他不能说话,用笔在本子上写出了他的心意,他要写一对挽联速传南老秘书室致哀。老人家是在生命极度艰难时留下这一挽联:

 

温州怀瑾出,乐清家学优,少年研诸子百家,抗战从戎,进佛道修经典,赴欧美港台设坛,育英才济世,学贯四海;

 

太湖文星沉,举国双泪流,毕生携海峡两岸,帷幄运筹,金温线功千秋,崇南宋状元及第,怀雄韬文略,德布五洲。

 

我把挽联快递给秘书室马宏达和宏忍老师,以寄托我们的哀思。想着南老已去,此时此刻,我的心在自责,至此我才感悟到世上有很多事不能等,时不我待啊!为什么那次在离开太湖大学堂后,我不马上从杭州转回庙港拜谒大师呢,我真后悔!看来,我的心还不够挚诚。我有一个错觉,总以为我下次还有机会再来大学堂拜会南老,一种侥幸的心理,耽误了我和南怀瑾先生的会面,终成失之交臂的痛,成为我永远的遗憾。南老啊,请您原谅我这个学生的不恭,而辜负了您老人家关心梅溪后人的一片挚诚。

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大师之文,润泽四方。正值清明,以此文作祭。

 

(此文原发表于2014年《辽宁散文》,今值先生百年纪念,谨以此文纪念先生)

 

作者简介:王雪丽,女,浙江青田人,编审、作家。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当代化工》主编。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法人代表。温州王十朋研究会第一副会长。发表科技论文二十多篇,著有《王十朋传》、《王雪丽文集》、《中国大豆制品》、《云彩缤纷》等书著200万字。2001年中国科技期刊优秀编辑家银牛奖获得者。2014年获中国石油和化工情报信息30年突出贡献奖。2016年荣获中国编辑学会30年突出成就奖等。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