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松树:沧海一声笑,千山我独行
作者:小松树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挫折是最好的老师,稳定是最大的危机

急功近利是惹祸上身,凡事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符合逻辑的下意识往往是真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无为而无不为,乃至明心见性,见到自己

一切问题的答案皆在自己的心中

寻找并践行人生使命是见到真正自己的必经之路

 

 

读南怀瑾先生的书,像父亲的责骂母亲的哭泣,像灵魂深处的我对现在的我的拷问,像小时候惹母亲生气时母亲不打不骂望着我使我内疚的那种眼神。我已经匆匆虚度三十年了,长大后变成了那个自己以前讨厌的人。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名言警句,希望我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而如今的我,成为了一个书呆子,一个孬种,一个没有追求只想谋份工作, 一个彻头彻尾的精致利己主义者。想到去世的母亲望着我的眼神,真想大哭一场。先生的书对于我而言不是书,是药,是唤醒了我心中的良知,让我重新睁眼看世界。打个比方,以前的我就像那拉磨的驴子,每天带着眼罩围着磨盘原地打转。耳朵里听着只要这样走肯定会幸福,同时又担心生活的鞭子会落到自己身上,所以自顾着自己埋头往前走。从来没想到自己只是在原地踏步走,向往卓越走着走着就沦为平庸。我很早就想写这篇文章,但迟迟不能下笔。今天受了刺激,借着这股劲,想到哪就写到哪,向各位汇报一下我的心路历程和生活的流水账,不免混乱,望各位海涵。

 

我出生在一个安静、悠闲的小镇子上。父亲是煤矿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母亲本来考上大学,因为家庭成分是地主,所以被别人顶替名额去上了大学。等到恢复高考,刚刚怀了我哥哥,而且家里经济很困难,也就断了念想。所以小时候,妈妈对我和哥哥管教很严,一心想让我们考上大学,而我的同学很多初中就辍学去煤矿上班了。十二岁时,母亲去世,为了给母亲看病,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母亲生前为人很善良,帮过很多亲戚。母亲过世后,父亲带着我去亲戚家借钱,听到那种冰得刺骨的语调和判若两人时的态度,小小年纪的我就认清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我暗暗发誓,我一定要出人头地,我一定要坚强,报答那些当时肯帮助我们的人,也不让有些人看我家的笑话。可惜,自己学习不开窍,又使蛮力,高考时大病一场,落榜。第二年复读,刚刚上了二本线。大学四年浑浑噩噩,傻开心,想着毕业了直接回煤矿上班。也就是放弃自己,麻木自己了。

 

也许是天上的妈妈不想放弃我。在毕业时,我阴差阳错地遇到了当时的女朋友现在的妻子。她的出现给我灰蒙蒙的人生涂上了一抹亮丽的色彩。可现实是,她当时考上了上海的研究生,还是硕博连读。而我只是山西煤矿的一个工人。在巨大的落差面前,双方父母自然都反对。可我真的想和她在一起,我不想认命,我不想我的生活失去这亮丽的色彩。于是我鼓起勇气,豁出去了,真的是把吃奶的劲都使上了。当时,为了能找一间安静的自习室,一个座位都费了千辛万苦。深深感谢当时那个给了我一个座位的女孩。四个月后,我居然奇迹般地考上她所在学校的研究生。之后,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漫步在美丽的校园中。

 

我生平第一次尝到了用自己双手掌握命运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但生活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我自己辛辛苦苦做出的数据,在未经过我同意的情况下,被放到别人的文章里发表了。我愤怒,抗争,彷徨,但不仅于事无补,还和导师彻底闹僵了。那时的我像祥林嫂一样,逢人就抱怨。我的妻子任劳任怨,忍受我无故的发火,安慰我,鼓励我。这一切促使我鼓起勇气,一定出国读博,做给他们看看。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处理方式确实欠妥,完全有更好的处理和沟通的方式。就像南老师书上说的,有圣人之心,也得有圣人之术。自己为人善良不能成为被人欺负的理由。要学会用方法去争取自己合理的权益,去实现自己的目的。现在看惯了学术圈这些拜码头,混圈子,学霸,学官的作风。自己以前那些事,是小巫见大巫。在别人看来,其实就是不上道,是不识抬举。之后自己如愿出国,这些恩怨也就云消雨散了。

 

当自己觉得自己出国了,正志得意满时,生活又给了自己当头一棒。我当时所在的那个德国的研究所是个很奇葩的地方。研究所的所长是个很出名的科学家,但在我看来是个很失败的管理者。他手下有七八个小组,每个小组长像后宫的嫔妃一样,在大老板(所长)面前争宠邀功,争风吃醋,背地里又互相使绊子,捅刀子。可怜我们这些学生,想借用别的小组的仪器,不可能。还有,学生毕业时,组头会拼命挑他死对头组里学生论文的毛病。一篇博士论文竟然要改三年,能忍的六七年才能拿到学位。不能忍的,大哭一场,一走了之,不要学位了。还有,这个所所有的文章的通讯作者都必须挂所长,逼得这些小组头就要和学生抢第一作者。一个博士生,毕业时没有一篇第一作者的文章,在国内也基本就宣告了你的学术生涯完了。我在那犹豫,窝囊了八个月,终于忍无可忍,跳槽了。在找下家时,因为我这个所长名气太大,在这个领域居然没有人敢要我。逼得我,只好转了研究的方向。这真是搞笑啊!另外深深感谢我现在的导师,她当时明知这种情况还肯收留我。

 

上面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过去,言归正传,说现在的我。我到了新的研究所后,如鱼得水,真的有拨云见日的感觉。研究很顺利,导师很器重,做出了一些不错的工作。导师也很重视这个工作,对手稿改了又改,希望能投上自然这样顶级的杂志。可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份凝聚了自己三年心血的手稿,在一年的时间内,被一拒再拒。没有文章,博士也延期了。之前做的自己发顶级文章,回国拿人才计划,当教授的美梦一下破碎了。周边和自己一起来的同学,大部分都顺利毕业了,有去大公司的,有回国当教授副教授的。看着朋友圈,自己的心理愈加失衡。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这么不顺?加上妻子生孩子,各种事情一下子压了过来。终于,在又一次通宵做实验后,自己撑不住了,从身体心理上都崩溃了。开玩笑地说,自己天天无病呻吟。悲哀的说,就是自己的得了抑郁症了。在德国,缺医少药(去约精神科医生需要等待一个多月),抑郁症患者一抓一大把的情况下,自己也只能自生自灭了。恰巧,同学校的一位女同学因为晕倒在实验室而住院。本想着下周一去看望一下她。谁知道,她竟然在周日的晚上悄无声息地走了,身边没有一个人。祈祷你天堂上有人相陪!震惊和痛惜之余,扪心自问,这样做科研值得吗?这样的生活值得吗?同时也对自己说,自己要振作,要有骨气,不能抛下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不管,不能让吃了一辈子苦的父亲老来无所依靠。写到此,不争气的眼泪又想往下流!

 

之后,来德国四年第一次请了一个月假,自学中医调理身体。其间,得到一位修行的朋友的帮助,深深感谢你把我从情绪的牢笼中解救出来。是妻子见我无法调节自己,便拖着我去拜访了这位朋友。这位朋友很善解人意,没有训斥我也没讲大道理。像平常一样和我喝茶聊天,她有意无意地聊到。她有一个奇怪的客人,来到她的店里一口气买了三个一模一样的杯子。就好奇地问她,你买一个就够了,干嘛买三个一模一样的。那客人答到,我如果失手打碎了一个,不会太伤心,还有两个。若打碎两个,还有一个。若三个都碎了,那是我运气背,认了。说完这些,我那位朋友莞尔一笑,你为什么只给自己的人生一只杯子,为什么不多给几只杯子?我一下子明白了,与其死死握着一只已经破碎了的杯子,任由手心被扎破,鲜血直流。为什么不放弃这个破杯子,去拿新的杯子。朋友接着说,古人有儒释道三只杯子为人生保驾护航。有用武之地就做事,不行就回归田园,看空世间繁华,任云卷云舒。她建议我学点中医,也是她向我推荐了南怀瑾先生的书。

 

回去后,我先看了曲黎敏老师讲黄帝内经的视频。当看到对治抑郁症的方法是多读圣贤书。说真的,一开始真的不相信。但死马当成活马医,试试看。可古文艰深难懂,没看几行也就放弃了。之后,看到道家的子午功,在子午时搓脚心以达到心肾相交。我当时失眠很严重,一点响动就睡不着了。开始搓脚心后,失眠奇迹般很快就改善了。而且之间因为长期伏案导致的肩膀痛,也缓解了很多(深深感谢曲黎敏老师)。此后,不满足于搓脚心,开始尝试静坐。惭愧的说,其实最开始接触南老师,是从看静坐的视频开始的。进而开始了解南老师的著作,起初是东看一点西看一点,猴子掰玉米,随看随丢。觉得这样不行,就认认真真开始看老师的《论语别裁》。看得时而若有所思,时而捶胸顿足,时而满脸羞愧,时而后悔不已。举一些我感触深的例子来说。孔夫子对子路说“时哉,时哉”。明白了一个人成功,六分时机,三分实力,一分人和。成功时别觉的理所当然,失败时也别把自己贬得一文不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明白万事万物都在变,是无常的,没有什么是一定的,也没有什么是可以长久保留的。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也明白万事万物是渐变的,突然变化,要不就是自己没有看出之前细微的变化,要不就是灾祸。自己急功近利,不就是惹祸上身,徒增烦恼。现在我遵守十分钟原则,像学吉他,每天十分钟,不多不少。几个月积累下来,已然能弹个把曲子了。“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以前自己好吹牛,爱表现,现在明白了一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也明白了一点行动的力量。明白了什么叫圣人行之,愚者佩之。还有老师书中引用一些的古人的诗,我也很是喜欢,比如:

 

雨后山中蔓草荣,沿溪漫谷可怜生。

寻常岂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

 

所以,就没什么好抱怨的,哪里有栽培力,自得天机自长成嘛。又想起老师书中,提到苏秦游说秦国失败后,受到家人的冷落。他不怨天,不怨人,说秦之罪也,然后发奋读书。再想自己,受到一点挫折,就要死要活的,实在是想找个地缝钻下去。最重要的是明白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学问,什么是安身立命的学问。就像三字经上说的:“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虽然我现在读到博士,可读都是怎么谋饭碗的知识。毕业后,能不能谋到饭碗都另说。真的是读书读成了书呆子。前段时间新闻里说,陕西师范大学某海外特聘教授,因为清洁工的垃圾车挡了他汽车的道。对清洁工,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姐,拳打脚踢。这真的是读书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可想想自己呢?如果自己不是受了这么多挫折,不断地反思;如果自己一路都很顺,自己会不会也干出这种事?难说。想想自己留德四年都没有回家,就是不孝。最近,把老父亲接来住了三个月。看到父亲那么开心,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来德国四年,就刚开始学了点德语,之后就全忘光了。到现在,没有和德国当地人聊过天,因为不会德语。四年来,窝在实验室,哪来什么见闻?关于知某数,我理解的就是对金钱的概念和理财的能力,也就是什么时候都别让自己和家人饿肚子。可自己生病以来,基本实验的工作处于停滞状态。幸亏导师人好,还给我发工资。如果像有的老板,直接停了我的工资。我又没有什么积蓄,估计我一家老小就得喝西北风了。所以,我现在在理财,在投资房子。如果各位要笑我,我也无所谓。我好歹得尽到一个男人的责任,养家糊口吧。最后才是识某文,也应以圣贤书为先。我这样的书呆子,真的是丢了西瓜抢芝麻,本末倒置。所以说,我不得抑郁症谁得抑郁症。写到此,我觉得应该感谢老天让我摔这一跤,把这糊涂脑袋摔醒了。

 

说完自己这书呆子一面,再说自己精致利己的一面。先摘录清代张廷玉的一首诗, 

 

千里修书为道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

 

这世界上没有谁能把什么东西永远地攥在手里,都是妄想。可我为了篇小文章的署名问题,就是谁署名在前,谁在后,争得是头破血流。想想五年后,以现在科技发展的速度,谁还会看这文章,早就被扫到垃圾堆里。文章重要吗?若不重要,为什么我们这帮人要争得你死我活。因为我们搞学术的找工作,就是看你发了什么文章,发了几篇文章。关系到饭碗,自然要打得头破血流(我是个小小的学生,不敢妄议那些大教授院士的事,我只说我的所见所闻)。但话说回来了,我就只有走学术这条路吗?就没有别的路了吗?一定要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我看未必,去企业行不行,当然行。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为什么不出去闯一闯?看看我和我身边的人,一个个苦哈哈的,把自己的青春,聪明才智,身体健康全都押注到科研上。看到早早进入社会的同学,有房有车,有的人眼红,有的人说别人一身铜臭,自己安贫乐道。

 

我就想到:“若无岩穴奇士之行,长贫贱,且好语仁义,宜足羞也”。我个人觉得若无在学术有大的追求,只是为了混口饭吃,不如趁早离开学术圈,说不定在别的领域混的更好。

 

最后,南老师经常提到人的中心思想的问题,也是我这篇文章最想探讨的问题,也是我现在最迷茫的问题。未反省之前,我也有一个所谓的中心思想,就是想投身于老年痴呆症的治疗。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重,对于社会老年痴呆症会变成一个越来越严重的问题。老年痴呆症患者需要专人24小时看护,这不管对于小家庭还是大社会都是一个无比沉重的经济负担和人力负担。当无力承担时,子女会抛弃父母或送进养老院;当社会医疗和养老系统无力承担这些老年痴呆症患者时,只能杀人了。而我的学术背景是生物材料和神经科学,我自小就对人体、大脑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记得小时候,看到一篇科普文讲,我们人类社会有国王或总统,有军队,有警察,有教师来保证这个社会的运行,不至于被坏人毁掉。那我们的人体呢?我们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在其分裂和分化过程中,谁在起着主导作用?谁是细胞世界里的国王,细胞里的警察和军队。现在我们知道免疫细胞是警察,癌细胞是坏人。但谁是细胞国王呢,不知道。我个人觉得是神经细胞。还有,现在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我们连成病的机理都没有搞清楚。尽管有很多制药公司在研发老年痴呆症的药物,但直到现在,没有任何一个药物成功或能延缓、改善疾病。所以我还有机会,不像癌症研究,前人已经做到很好了,就差临门一脚去治愈癌症了。另外,现在针对老年痴呆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化学领域。而如果我从生物材料或生物物理领域切入,说不定会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的美梦就是我如果持续投入十年的时间在这件事上,也许会有些成就。所以说,我的热情所在契合了社会的需求,同时这个领域还在起步阶段,我应该是大有可为的。估计您也看出来,我上面那些都是基于利害的分析。我认为分析的都对,自己也沾沾自喜。可我忘了最重要的东西,就是南老师强调得发愿。愿力,精神。没有真正的发愿,碰到点困难或诱惑,也就自我怀疑乃至忘掉初心了,就是我现在的情况。一篇自认为不错就是有点另类的文章没有得到认可,就落魄至此。其实,自己都是抱着功利心在算计利益,没有得到自然失落的很。曾和导师聊过,她说她年轻时很想做一些和生物相关的研究。但由于她当时的条件,她只能做材料的研究,做一些短平快的工作,跟踪热点,发点文章申请基金。然后一点点地和人合作,往生物上靠。直到她拿到终身教授的位置,不用再为经费发愁了,她立即关掉了她之前做的短平快的工作。我当时说,为什么不尽早傍一些大牛,多发快发文章,尽早成名。不就可以早日做自己想做的东西了。导师笑笑,说:如果有那样的美事最好了!现在想想哪里有那么多美事,大部分都是沿溪漫谷可怜生。听了诺贝奖获得者Stefan Hell博士的演讲,发现也是如此。他博士时提出研制超高分辨率显微镜的理论,文章投稿时,屡屡被拒,甚至被嘲笑。导致博士毕业找不到基金支持,是自己自费去做的博士后。没有稳定的收入,搞得女朋友也吹了。最后痛定思痛,开始做一些跟随的热门研究只是为了发文章,申请基金。用得到的钱去养自己的理想,把他的理论践行出来,做出超高分辨率显微镜。当他得知自己拿到永久职位时,当天就关闭那些热点的课题。哎,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是他们心中有所求啊!我能做到这点吗?

   

再看看南老师,为了自己践行接续中华文化断层的宏愿。是那么严苛地对待自己,那么的委屈自己,逼自己,对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在那么大的年纪,不去享受天伦之乐,还要每天见那么多不想见到人,说不想说的话,做不想做的事。我无缘见到南师,但我真想问问他老人家,哪里来的这么大的愿力,教教我吧。我扪心自问,自己的中心思想就是纸糊的,一吹就倒了。如何做到有愿力,如何做到不仅有圣人之心,还有圣人之术,如何做到对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如何真正找到并牢牢地竖立自己的人生使命?最近,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我。我曾想干脆放下这一切,遁入深山,做个自了汉。但我觉得这样做,太没有骨气,是逃避自己应尽的责任,而陷自己的家庭于悲伤。应尽的义务没完成之前,是绝不可以这样做的。还有,没有举起过,何谈放下。不如鼓起勇气,去这滚滚红尘中摸爬滚打吧!我不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在哪里,也许我去看老师的书,去社会上做事,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能找到,也许一生都碌碌无为。但只要自己认真的做过,也不枉父母生养,老师的教诲了,也算对得起母亲那殷切的期望了。

     

这就是我读南老师的书的心得了,零零碎碎给各位汇报到这里了,也是对自己这段时间的总结了。我的这一番胡言乱语,如各位老师还能耐着性子读到这里。恳请给我这样的蠢货一点指导意见,感激不尽。另外,文章逻辑混乱,言辞不当之处,还望谅解。

 

我看了南师的书,懂了多少,知道了多少?其实,只是知道了一点点。阳明先生说:“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以此观之,我还差的远了。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自己和妻子说今天无论如何要完成这篇文章。妻子一边做饭,一边回道,你若要做,就把事情一项一项列出来。说到就要做到。 我当时就无名火起,说道不用你教训我。可事后一想,妻子是对的,自己发脾气实在是不对。借着这股情绪,就写下了这篇文章。想想自己生病期间,妻子要带孩子,要忍受我的无名之火,还要安慰我赔笑脸。实在是觉得对不住她。现在自己情况好转很多,可当碰到很多事情时,尤其是自己现在面临博士毕业,有很多deadline 时,情绪就会时好时坏。还是,无法完全从抑郁情绪中摆脱出来,没有完全地振作起来。自己唯有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读圣贤书,多读南师的书,坚持静坐来增强内心的力量来拴住这颗心。锻炼身体来增高、增强防止抑郁的堤坝,读书、静坐是疏导抑郁的洪流到大海。最后,以阳明先生的诗共勉同有抑郁问题的朋友。

 

险夷原不滞心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以及水手的歌词: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还有,这篇文章的题目:沧海一声笑,千山我独行。虽然现在我做不到,但心向往之。

 

 

2017.12.02凌晨1:42 完稿于德国

后记:

 

写文章时,自己的情绪阴沉不定,妻子嘱咐我,别写的太晚了,记得吃药啊。我一愣,我很久前就没有再吃任何药了。她看着我,笑语盈盈地说,看书和静坐不就是你的药吗?写到此,想到妻子的音容笑貌,和一路风风雨雨对我的任劳任怨,不离不弃。深感惭愧,无以为报,唯有用此生去报答她了。

 

2017.12.10 一些新的思考

知识、思考、经历都是指向月亮的指头,不是月亮。这些是为了启发我们看到月亮,见到真正的自己。做人生决定时,要遵从自己的真实内心,而不是首先去做权衡利弊的思考。我心中的种种困惑,可以从读书、谈话、经历中得到启发,但是只有我自己才能回答这些问题。

人生一路上遇到的艰难险阻不是阻碍,反而加速了自己找到自我。朝闻道,夕死可矣。从这个意义上说,修行路上一切的艰难困苦,何足道哉!见到自己时的欢乐,又该是如何的欢喜啊!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