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甲:骑着毛驴儿向湖畔
作者:刘甲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骑着毛驴向湖畔,哪得偷来半日闲,太湖三万六千顷,月在波心向谁说。南老师晚年勘定太湖大学堂时,曾驻足太湖之畔,凝望着堤岸上郁郁葱葱的杉树林,不由感慨道“能骑着小毛驴在这里读书一定非常惬意”。我相信这是老师一辈子的愿景。但哪怕这件在我们看来最平凡的事,对于老师也是如此缥缈。

 

老师为天下子女献出了自己的一生。

 

老师是一直在等我的那个人,直到现在我也如是感慨。如果没有遇到南老师,现在的我会是什么样,我无法也不敢想象。也许像芸芸众生一样,浑浑噩噩,不知所云的度过自己的一生。然而很幸运,我遇到了南老师,一位在我人生最迷茫之际改变了我一生的人。我恍然大悟,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如此尊师重道,赋予了老师最崇高的地位——所谓天、地、君、亲、师。

 

真正的老师是菩萨般的普度。

 

与老师的缘分始于学生时代,那是我的大学时光。我们这一代表面看起来很风华,但在我看来同样是悲哀的一代。年少时我们承受着学校课业的各种压力,踏入社会后又面临着生存的逼迫和欲望的无限膨胀,反而在前无虎狼后无追兵的大学时代,在人生的芳华,我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迷失。许多本该不凡的年轻人,都湮没在时代的洪流,成为时代的牺牲品。

 

时代像大浪般地淘沙。

 

初入校门,我对大学满怀期待,期待着“高谈阔论”,期待着纵横学海。但很快现实就将我击败,在这里并没有我期望中的生活,许多学子像断了线的风筝,没有目标,没有结果地随风飘摇,在父母的期望中渐行渐远。而这恰恰是我最不能接受的,我开始变得迷茫,然而在这个浮华的时代并没有能为你排解的精神导师,于是我开始尝试阅读,希望能从点滴的文字中找寻自己的答案。

 

每个人的救赎都是自立自强的果实。

 

也就是在阅读中,我遇到了改变我一生的老师—南怀瑾先生。南老师经常戏称“著书都为稻粱谋”,在我看来,老师的书却是对天下人的供养。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很小,因为所在校区只是学校的一所分院,自然也不会有什么惊世骇俗的建筑和馆藏。但令人称奇的是,在这方寸间却蕴藏着无尽的精神财富和文化宝藏,仅仅是因为南老师的著作就暗藏其中。现在回想起来,老师的书有如神通般地静候着每一位迷惘求知的学子,有谁又能够想到在这毫不起眼的图书馆中能遇到改变自己一生的机缘。

 

许多时候我们都被外在的假象给骗了。

 

初读老师,如久旱逢甘露,这是我们经历文化断层后最宝贵的重逢。最先读的是老师的《金刚经说什么》,对宗教毫无概念的我竟然被深深吸引,老师幽默浅显语言字字珠玑,从背景到讲述再到延伸,令人拍手称快。再后来读《论语别裁》,我才开始第一次正视中华文化,从小到大在学校接受的教育在那一刻分崩瓦解,新世界的大门在向我敞开。在此之前,没有谁能对我讲清楚我们自己的文化是什么,我们的文化是何等博大,对我们每个人,对整个中华民族,甚至对这个世界又有什么样的重要意义,但老师做到了,他让我开始寻找那埋藏已久的根,寻找生命的归宿。“不二门中有发僧,聪明绝顶是无能。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要人。”这是对老师一生行愿的最好写照。

 

老师是一盏灯,他燃烧了自己,点燃了千千万万盏心灯。

 

起初对老师的印象仅仅停留在书本,一是老师不喜风光,各种资料有限,二是老师的书着实精彩,闻其言又何必睹其人。但后来对老师了解愈深,老师一生的行为处事,悲悯天下更是令我感动和震撼。我经常感叹是何等的文化塑造了南老师,又是怎样的南老师传承着这样的文化。我很庆幸在自己最宝贵的年华遇到了最好的老师,有如凤凰涅槃,这是新的生命的诞生。

 

我想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也不过如此吧。

 

“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断,靠你们了,我们都老了,像我们这一走掉,你们接不上手,这个文化就断层了,所以大家努力!”这段深情的告白是老师最放不下的尘缘。老师一辈子也许没能骑着小毛驴儿悠闲地穿梭林间,书声朗朗,但他辛勤抚育的众生却开始生根发芽,破土成长。

  

致我最敬爱的南老师。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