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料 」潘雨廷:南怀瑾、徐芹庭《周易今注今译》提要
作者:潘雨廷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周易今注今译》,南怀瑾(1918—)、徐芹庭(1941—)合注合译。此书属于“古籍今注今译”之一,该丛书由王云五主编。此书首载王之“编纂古籍今注今译序”(作于1966年),谓经部今注今译第一集选十种,文字数见下:《诗》39124字,《书》25700字,《易》24207字,《周礼》45806字,《礼记》99020字,《春秋左传》196845字,《大学》1747字,《中庸》3545字,《论语》12700字,《孟子》34685字。白文共483379字。

 

《周易今注今译》初版于1974年12月,于1983年4月已出七版,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南怀瑾有《叙言》,分汉、宋两派,又及一占卜,二灾祥,三谶纬,四老、庄,五儒理,六史事,七医药,八丹道,九堪舆,十星象十宗。更提及蕅益之《周易禅解》,道盛之《金刚大易衍义》等;语及曹洞宗之爻象,实即《宝镜三昧》。且谓:“上述四宗(指后四宗)所涉及的易学,都以象数为主,比较偏向于固有的科学性质,素来不为寻章摘句循行数墨的学者所能接受,因此在过去的学术专制时代中便被打入江湖术士的方技之流,无法有所增益与发明,颇为可惜。事实上《易经》学术思想的根源,如果离开象数只是偏重儒理,对于中国的文化来说,未免是很大损失,古人所谓‘象外无辞’,也便是这个意思。如果潜心研究象数的易学,配合科学思想的方法,相信必有更新的发现,很可能会替中国文化的前途开发更大的光芒。”此语极有见地。又以易学的精神归诸理、象、数三者,更合历史事实。南氏为浙江乐清人,旧制玉溪书院、中央军校政治研究班毕业,金陵大学研究院福利系肄业,著有《禅海蠡测》、《楞严大义今释》、《楞伽大义今释》、《禅与道概论》、《禅话》、《习禅录影》、《论语别裁》、《新旧的一代》、《佛门楹联》等书,书虽未见,可喻所学之理。盖能贯通三教,庶能见易学象数之重要,亦有得乎古今之变,始可与语《易》。

 

此书南氏及观卦而止,以下为徐氏所足成。徐氏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现任国立中央大学教授,著有《汉易阐微》、《易经研究》、《周易陆氏学》、《周易口诀义疏证》、《修辞学发微》等书。于《易》盖从事于汉象者,于今释中已能明虞注等,殊可取。此书出第四版时徐氏有序言(作于西元1978年),谓《系辞》上属付弟子黄君,《系辞》下属付弟子洪庆峰译注,而于上传不满,故为新注,时当1969年,徐正作博士论文《两汉十六家易注阐微》、《虞氏易述解》、《周易异文考》三书(合名《汉易阐微》),因受南先生之嘱,更作此书。总观此书之内容,虽经三人之手,体例尚能一致,虽未见能阐明易学之整体,然未忘象数,处处引用汉注而不废宋理,斯为可取。每卦各列错综之卦象,乃准来氏之例,徐亦自言于1969年时曾“以明来知德《周易集注》教授诸生”,则又见徐于易学之所长。

 

 

 

◎ 本文源自潘雨廷著、张文江整理《读易提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3月初版,未删节。

 

 

附:潘著《读易提要》出版说明

 

潘雨廷先生(1925—1991),上海市人,著名易学家,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易经》研究会会长、《上海道教》主编等职。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后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研究中西学术,致力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的影响力。其研究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努力贯通东西方文化之联系,对《周易》和道教,极有体验和心得。其著述丰富,涉及多方面内容,具有启发性,是20世纪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提要钩玄,钩提西汉至近代有代表性的易学典籍的要义。共分10卷:1.两汉(附先秦),14篇;2.魏晋,12篇;3.南北朝隋唐,12篇;4.宋(上),16篇;5.宋(下),51篇;6.元,19篇;7.明,14篇;8.清(上),45篇;9.清(下),39篇;10.近代,22篇。本书介绍易学典籍约二百余种。潘先生去世后,由张文江根据潘先生夫人金德仪保存的遗稿整理成书。可作为读《易》者的参考书之一。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