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为纪念南怀瑾先生辞世十周年,我们将连载数篇文章以表纪念。这些文章的作者来自不同领域,文章内容多样,有历史评议,有缅怀诗文,有科学研究心得,有教育工作报告,有文化出版回顾,等等,既是给读者的分享,也是给 怀瑾先生的报告。
景行维贤,先生如炬
屈庆
曾读《诗经》,有句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言下之意,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每个时代,每个人生都有属于各自所属的敬仰,各自向往的生命准则。我亦不例外,生在八零年代,从两千里外的西北一路东南而来。在幸逢岐黄的生涯里,幸逢了先生的述著章句。从指间细数,自零六年至今,十指不忍数,读先生近十六流年述著,经史合参的典籍文章,任由先生娓娓道来。看不见的浩瀚史事,品得来的古今一色,繁华落尽任飘零,韶华飘欢尽平生。现如今而立空过,不惑逼近。景行维贤,先生如炬,渴饮狮子一滴乳,愿觑得前路,愿窥得后路,愿终拾得心底旧路。
醉心先生的述著,不如说醉心于先生的人生轨迹。把先生的书融入其生命轨迹里去品读,会多一些赞叹,少一些疑惑。也许什么样的人生轨迹塑造什么样的生命知见吧。我的也许无法替代所有读先生述著的人,但这种也许是我躬耕自我的点滴体会吧。既然醉心,就摘录一段述评先生功绩的文字与诸君共品:“南师怀瑾先生,生于时变,长于国难,出身书香,遍览群经。处新旧思维交替之势,旧学邃密;立中西学术激荡之巅,新知深沉。驰骋中华传统文化,体认深刻;徜徉三教百家精义,得大自在。其一生从军、执教、经商、游历、考察、讲学,以身垂范,殚精竭虑,矢志不移,以一己之力疏导千年人文郁结,以万卷之功弘扬中华传统思想。其身其心,光耀千秋;其言其行,经天纬地,玉振金声。”
乐清月明又几许?曾经的那个南姓少年,幼时孱弱多疾,长则温润敦敏,文武不辍,在西湖边起舞诵经,救亡图存,逐梦势起。
“万山冰雪月临扉”,民国头条奇男子,跃马扬鞭南教官。灵岩相逢显奇缘,阅藏揶揄向禅关。大坪碧云五通桥,天心月明说何似?毅然为法康藏行,漫天花雨维摩诘。
光阴转,时势易,不立危墙走宝岛。为撒火种日月潭,先生创办了东西精华协会,“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先生曾疾呼:“一个国家亡了可以复国,民族的文化亡了,那就翻不了身了!”正如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述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怕亡国,因为亡国可以复国。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就能把国家光复回来,没有什么可怕。尤其我们这个民族与众不同,历史上已经有好多次复国的经验,就是因为我们有悠久深厚的文化,国虽亡而文化犹存。最怕是把自己文化的根挖断了,就会陷于万劫不复。我们再看古今中外的历史,一旦国家文化亡了,即使形态存在,但已动摇了根本,难以翻身,这是一定的。犹太人虽然亡了国,他立国的文化精神,始终建立在每一代犹太子民的心目中。文化看起来是空洞的,但它是一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脉,实际上这正是民族历史的重点。国家天下,尽在其中。”诚如先生而言,文化是民族赓续,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底色,我们不能失。
亦如后来金温铁路通车时,先生欣然赋诗:“铁路已铺成,心忧意未平。世间须大道,何只羡车行?”是的!我们不仅仅需要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但是我们更需要筑一条中国特色的心路。
香江月明,几时许?先生的人民公社宴席未散,家国情怀一线牵。耄耋高龄,先生心忧民族文脉,躬耕太湖。发蒙童之智,布道授业,心路无尽。
此刻,秋夜寂静,品味先生的人与事,抚卷撰文,梦近天涯远,先生的谆谆之音悠然敲打着我这个无中痴汉。远眺秋夜的天际,“不知云鹤高飞后,何日风尘归去来!”眼里的时光终究将先生的思念递进成了云水禅心的唏嘘!先生如炬,读先生的述著都是前路的指引。路宽,天地洞明唯我一人;路窄,容身之所不过丈尺而已。洗尽铅华的心逐云追梦,莫问先生归去来,“若心常相印,何处不周旋?哪里分地北天南!”。景行维贤,先生如炬!用先生的一句话结束行文,勉励自己和在路上的人:“黄金有价书无价,时势迁流我不流!”先生的身前身后都是一部读不尽的书,唯愿诸君“此心归到真如海,不向江河作细流”!
壬寅秋月子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