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二十世纪开始的青年与中国
作者:南怀瑾先生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本文摘自《新旧教育的变与惑》一书(简体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繁体版由南怀瑾文化事业公司出版)。想了解更多内容的读者,请自行阅读原书。

 

 

正当西方欧洲的文化思想,尚未从繁华的噩梦中步入灯火阑珊的时候,一阵阵的西风,吹醒了有五千年保守文化的古老中国。自十九世纪的末期,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开始,十分勉强地向西方文化低头,试着学习他们的轮船、大炮、洋枪、火器等。先有机械文明的输入,进而至于宗教、哲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以及西餐、大菜、咖啡、牛奶、跳舞、歌唱、奶罩、三角裤等,无一不来。把白米饭换换胃口,吃些牛奶、黑面包还不要紧,最惨的便是由人文思想而到现实的政治,不管是自由、民主、专制、独裁、无政府主义等思想,一套一套地都搬上中国的舞台,大吹,盲目地实验一番,结果弄得惨不忍睹,无法收拾。虽然有国父孙中山先生坚强地建立起三民主义的防线,却仍然堵不住这股狂飙的滚滚来势。其实有些思想是西方文化的残余产品,并非东方或中国文化的玩意儿。

 

五四运动以后的重重难关

距今五六十年前(编者注:指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青年们,一方面痛心于国家民族的懦弱而急欲救亡图强,一方面又受外来新颖的西方文化之影响,于是整个思想陷于古今中外的矛盾冲突,而呈一片混乱,因此形成心理上的群情激愤。“革命”“打倒”的呼声到处嚷嚷,认为必须学习西方历史文化的先例,来个“文艺复兴运动”才能救中国。因此,自然而然地便有中国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些人把五四运动的功罪,归之于某一人或少数人身上。这是昧于历史文化大势的看法,有待沉静研讨。但当此之时,尤其是知识分子们,在文学的领域里大肆口诛笔伐,极力挑出旧社会的毒刺,加上私人的恩怨心理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对于中国文化流弊所生的阴暗面和丑陋面力加诋毁,因此大受当时青年们的赞赏和崇拜。文学所反映出的不满现实和反现实的心理,在每个时代里往往胜过哲学、宗教、教育等的影响力量。二十世纪初期中国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就在这种不古不今、不中不西的心理状态中而陷入一团混茫。

 

但我们这一代不幸的命运,坎坷不已。正当国内的心波未平,东方的日本又掀起侵略的浪潮,促使我们仓促抗战,百举皆废。经过八年长期抗战,正在茁壮中的青少年们,身受国破家亡的打击,除了愤怒与沉哀的心情以外,对于文化思想的重整与开建,已无能为力。

 

总之,自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青少年们,也就是现在大家所听到看到的中老年人,犹如一群拆除旧式违章建筑的拆除大队,又像一批收拾垃圾的清洁人员。当他们年轻力壮的时候,大家拿着锄头板斧,想为后代开辟一条康庄大道,建筑一个新的文化乐园。谁知正当开工的时候,忽然有人放了一把野火,最后只剩下一片荒凉,百无一就。后来跟着来了一批小孩子,看到这幅图景,便不知所云地大骂这些前辈的老少年们“无能”、“不负责”。他们愈看愈有气,于是就光着屁股、跳着脚,乱跑、乱骂,胡来一气。哭着、叫着、骂着,一无结果。大伙闹倦了,茫然一片,只好横七竖八躺在地上耍懒,自称乐天知命而不忧了!这样一幅画面,足以代表了二十世纪的东方和中国历史文化“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册页,也就是形成现代青少年们思想和心理上一片空白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