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秋华:“认识”南师这几年
作者:姜秋华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编者按:本文系读者投稿,并授权发表,在此向作者致谢!

 

2008年的一天,老婆外出买回两本盗版书,其中一本是《金刚经说什么》。封面上,有一位仙风道骨的和蔼老者。马上翻看,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意境高远回味无穷。《金刚经》是我潜在意识中想看的经典著作。看了几十页,我果断下单买了一套《南怀瑾选集》。这是我“初识”南师的经历,一见倾心。

 

之所以说《金刚经说什么》的出现唤起了我沉睡已久的潜在意识,是因为上学阶段曾想读经典。那时,面对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经典”,不知道从哪下手。比来比去,选了一本国外名著《战争与和平》,勉强看了几十页,就被不停出现、越来越复杂且根本记不住的不同人名搞的差点精神错乱。于是,读经典之路尚未起步就被熄火。

 

南师著作的出现,顿时复燃了我心中的熊熊烈火。不过,由于当时工作之余正在自考,无暇顾及其他。2009年毕业论文答辩结束后,便一头扎进南师的著作,不可自拔。看完《金刚经说什么》后,开始看《老子他说》。花费好长时间异常吃力地看过一遍,不知所云。以至于在看第二遍时,完全“忘了”第一次的存在。就这样,古文知识零基础,对传统文化零了解的我,在反复“咀嚼”中得到了南师的灌溉,干枯而迷茫的灵魂接上了“源头活水”。

 

为了快速填补巨额历史欠账,我如饥似渴,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阅读南师的著作。已经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个周末、夜晚和出差途中,都是南师的书陪我度过的。从《南怀瑾选集》(复旦大学出版社)全十卷的初次相识,到东方出版社陆续上架的《老子他说续集》等系列书籍的穷追不舍,从老古文化再到南怀瑾文化出版的台版著作,至今藏有的南师著作已有五六十本。

 

大概在2012年之前,我只关注南师的书而没有关心南师本人。突然一天心念忽动,在百度搜索后惊喜的发现,南师竟然健在,89岁高龄的他竟然在苏州创建太湖大学堂,阐释和弘扬生命科学……于是,渐渐地知道了南师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对于他25岁悟道后发心拯救中国传统文化断层而力挽狂澜的70载风雨历程有了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断层”人,在南师呕心沥血的“拼接”下,我找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宝藏之门,一脚跨入,永不回头。

 

“认识”南师之前的二三十年,我早已默认了生而为人的既成事实,然而,人到底是什么,人生到底是什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贪游戏到娑婆”的南师,来此“山中”弘扬妙谛,揭示来自“山外”的究竟答案。对于这份答案我只是一个“知道分子”,仅仅知道“此中有真意”,每次“欲辨已忘言”。那就用一些积极的改变来间接表达吧。

 

最显著的改变就是重塑“三观”——

 

2013年1月,32岁的我在博客“客观评判主观的我”一文中,初步确立了克己复礼、修身齐家的“燕雀”之志:做一个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注入正能量的正常人。2015年12月,在“主观评判客观的我”一文中,进一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即以人生为目的,以慧命为追求,以解脱为享受,以自立为方向,以立人为快乐。

 

新的“三观”一经确立,顿时感觉拨开了重重雾霾,见到了名利为人生的工具而非目的的“朗朗乾坤”,顿时感觉喧嚣的世界安静了,浑浊的思想净化了,犹如一股清流,潺潺而动。幸甚至哉!在人生“三十而立”的重要阶段,南师的著作为我过往的迷失画上了休止符,也为我不断的进步书写了感叹号。

 

在生活方式上,我知道了“养生”。发现身体有毛病,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调理;坚持跑步和做俯卧撑,磨练意志,增强体质;少吃辣椒,少吃蒜泥,“镇压”欲望,保护肠胃……

 

在生活理念上,我懂得了“变通”。以前总喜欢因循守旧,现在懂得了世事无常,懂得了要以不变应万变;以前总想逃避现实回避问题,现在懂得了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懂得了“尽人事,听天命”……

在生活境界上,我看开了“人我”。小到夫妻生活大到历史演变,归根结底,无外乎人我的矛盾统一。在是非恩怨面前,以前总是黑云密布,现在变得云淡风轻。诚如南师诗云:“细思量,是非人我,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本是无真。”我也偶得一偈,用来消解是非——是非亦非是,分明无是非。是非欲分明,是是又非非。

 

对于这些改变的描述可能有些浮夸和词不达意,但是,身心向好的点滴变化却是真实的,是可感可见的。然而,思细极恐,对于追求慧命、自立立人的新航向虽然是坚定不移的,但是,行动却是迟缓的,是惭愧的,正好应了南师那句话——“讲的好,做不来”。

 

知易行难。“认识”南师这几年,正是我破除我执我见并重塑我执我见的过程。有了新的我执我见,还需要在是非人我之间艰难行道。行道是一个践行我执我见并坚持我执我见的过程。行道需要参与是非人我,需要参透是非人我,需要超越是非人我,需要改变是非人我。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可谓在人与人打交道过程中需要恰到好处的运用般若智慧,不管何时何地何人何事,都能做到“我心不动,随机而动”。随机而动的结果追求恰到好处,亦即实现人我的矛盾统一。

 

之前所说的以慧命为追求,就是希望自己能够减少无明、昏沉和散乱,做到“我心不动,随机而动”。生而愚笨的我,每当遭遇行道之难时,都恨不得把南师著作及其他经典通通输入阿赖耶识,永世为我所学、所用。因此,生而为人,学而为人。生也无涯,学也无涯。

 

然而,每个人都有我执我见,每个人都坚持我执我见,那么,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我执我见是正确的呢?这就需要明师。南师正是我的明师。透过南师的著作,我强烈感受到南师“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渊博思想;透过南师的一生,切实感受到南师“功勋富贵原余事,济世利他重实行”的圣贤风范;透过南师的诗篇,我尝试去感受南师“已了娑婆未了缘,深情只欠祖师禅”的菩萨境界。

 

人身难得,得矣!中土难生,生矣!佛法难闻,闻矣!明师难遇,遇矣!感恩南师点亮心灯,照亮人生路。谨以拙文纪念南师怀瑾先生诞辰百年。惟愿有缘再识南师,由私淑弟子变为弟子。

 

注:(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