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熙:在南师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作者:南国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作者南国熙先生,系南怀瑾先生之子,香港南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办人。 2018年3月17-18日,“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在上海恒南书院举行。本次活动由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南怀瑾学术研究会、恒南书院、江村市隐主办,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浙商总会、世界温州人联谊总会协办,恒南书院承办。 本文系作者在3月18日纪念大会上的致辞。经作者审定,授权南怀瑾文教基金会、南怀瑾学术研究会、恒南书院发表。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南师诞辰百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南国熙

 

 

 

主持人(崔德众):

 

下面有请南师家人代表致辞,有请南师怀瑾先生之子,香港南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办人,南国熙先生。欢迎!(鼓掌)

 

 

 

南国熙:

 

我跟世友先生还有一点缘,我有一个亲爱的二姐叫南圣茵,我们常常在电话上谈话的时候,她称呼自己是贱民,所以我刚才看了这一段关于贱民介绍的幻灯片,很有感慨。不过我二姐讲的贱民,是她把自己规划成韩国的贱民,不是印度的贱民。

 

 

 

我为了今天的致辞,紧张了好几个月,我一直在推辞,一直推到了哥哥南一鹏身上。哥哥因为今天有病,不能来跟大家致辞。我的哥哥有天生的口才,他继承南老师很多优秀的基因。诸位,他在杭州,要我代为问候各位。(鼓掌)家有家规,我还有两个姐姐,实际上都轮不到我上台给大家致辞。我还有五个非常优秀的侄子和侄女在温州,南品锋、南品荣、南品乐、南品仁、南荣荣。其实他们的中文和悟性都比我高,多年来,他们都让我这个小叔出风头,所以我非常感谢他们。(鼓掌)

 

 

 

今天,我代表子女,代表子孙,感谢大家的远道而来,共同缅怀老师一生的志向和行履。你们的到来,让我感觉到老师的遗产里面,留给我们子女一个最大的财富,就是一个热爱南老师,热爱中国文化的一个大家庭。(鼓掌)

 

 

 

最近,美国每年的2、3月都有一个奥斯卡奖,上台颁奖的人都会谢很多人,我难免也要做这件事,因为办一个活动不容易。我要特别感谢四个主办单位、四个协办单位,因为有你们的支持,今天才能成功圆满。后面还有默默付出的人士,第一个是这个PPT的大荧幕,是叶玛女士提供的;大家今天看到的《百年南师》的短片,有两位导演,央视的寒冰导演和白洁导演,自从他们拍摄制作了《先生 南怀瑾》之后,我们又在短短的三个月,透过宏达的指点,他们能在今天提出了这个短片,我非常感谢,我想请他们站起来,大家给他们鼓掌(鼓掌);还有你们每一个人的礼品袋里,收到的一本《百年祭》,我再次感谢何迪、王苗夫妇,以无私的精神,把他们自己多年拍摄的老师的照片制作成集,以非卖品今天贡献给大家,非常感谢!大家再一次的感谢他们夫妇(鼓掌)。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去二楼的墨宝馆参观?慈雄花了很多精力,规划了这个墨宝馆。其中有一个环节,就是南老师的铜像,后面有一位詹文魁先生、詹文魁大师、詹文魁夫妇,付出大概两年的时间,多次修改了老师的铜像,我也希望文魁兄站起来,接受一下大家的致谢(鼓掌)。我估计今天有一半的人,没有听到文魁兄昨天的致辞,他说制作老师的铜像很不容易,他是专门做佛像的,他说所有的人都没有见过佛,可是大部分的我们都见过南老师,所以几个月来,他收到很多指指点点的建议,他的压力非常非常大。下面我要感谢主办兼承办单位——恒南书院。

 

 

 

刚才我们也听到陈定国博士的致辞,实际上他跑在同学们的前面,在2月25日,第一个举办了老师的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实际上我们今天的活动,是第五个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前面还有四个。为什么我们选择在恒南书院这个地方?去年就有很多热心的同学,建议在北京大会堂,可是我们选这个场地,是因为这六年来,老师走后,是同学们最认可的地方。恒南书院实际上在修建的时候,老师让慈雄取名为“南怀瑾书院”。慈雄作为一个好学生,一、谦虚;二、怕辜负“南怀瑾”三个字,怕自己做不好,所以就取了“恒南书院”这个名字。恰好书院旁边的十字路,一条是恒南路,一条是江月路,千江有水千江月,所以慈雄兄常常感叹。孙市长今天讲到,南老师在他退休前有个预言,预言他以后退二线的时候会做教育,我没有南老师的本事,可是我也做个预言,我认为慈雄和恒南书院,就是这一句话:“佳师佳徒佳话传”(鼓掌)。

 

 

 

今天早上的嘉宾发言,我听了本来非常紧张,后来听了定国公的致辞以后,我整个人轻松了(众笑)。早上的嘉宾发言,我听了以后,实际上中饭都没有吃好,因为程度太深了。我中文程度只有小学二、三年级,我只能跟大家简单地介绍一些小故事:我投胎到这个不圆满的世界,到了南家的家族。我也一直好奇,怎么这六个兄弟姐妹,里里外外一辈子,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南老师”?我有个答案,这个答案来自于我大哥南宋钏,我二哥南小舜,他们有两句名言,他们说老师对学生们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而对我们子女呢?是“一日为父,终身为师”,而真正后面的这句话,还来自于老师讲课时说: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经师是什么?讲知识的;人师是讲一个人的人品修养,做人做事,学生们一辈子都学不完。我们作为子女,很庆幸有这么一个父亲,一辈子都跟他学不完。

 

 

 

你们多年来都有研究过南老师,都听过袁焕仙袁太老师,今天有他的后代张谷局长,等会儿给大家介绍。还有一位人士,大概很少人注意,那就是我爷爷南仰周,南老师毕竟在他17岁以前,都生活在自己的家乡,受过我爷爷严格的管教。很庆幸的是,小舜哥和宋钏哥,也同样的在我爷爷的管教下长大。很不幸的是,小舜哥在半年前,也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在离开前完成了这本书,书名叫《人生路漫漫》。假如大家有机会的话,也可以阅读这本书,可以更了解南老师这一生的奇路。

 

 

 

我作为子女中最小的儿子,从小潜移默化的就喜欢模仿南老师,但是从来没有模仿像过。这张照片是小的时候,在师大门口,跟朱文光朱哥哥和老师的合影。当时老师翘个二郎腿,可是我的方向就是学不对(众笑)。我30多岁的时候到了香港,这张照片是难得一见的,这是老师卧室前的佛堂,我难得跟老师有这张合影。这张照片是老师晚年在太湖大学堂,我站在一个开悟人的后面,开悟的人拿个拐杖,没开悟的人在后面拿了一支扫把,所以一辈子想模仿老师都没有模仿像,后来才发现,智慧是模仿不了的。

 

 

 

我们子女有几个口号,我认为我们子女这一生,作为名人的后代,一直以低调作为最高的孝顺。这个低调,我相信在坐的领导嘉宾,都有自己的子女,你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平平安安,也并不全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们这个低调,时间久了,有几个规矩,大规矩是不出风头,小规矩是永远不上人民公社的主桌。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又安全,也不会被老师问到一个话题,自己不能回答。其实这样又安全,又很享受,每天饭后都能听听老师的课。

 

 

 

我另外有一个亲爱的侄子在温州,叫张华许。他常常跟我讲,小叔啊,虽然我们这一生好像看起来,跟很多学生都一样,但我们的财缘不是很丰富。我有一次特别问谢锦扬,谢大哥,为什么学生们的财缘,跟一般的社会人士不能相比?谢锦扬大哥跟我讲,那是因为我们是学空的(众笑鼓掌)。我认为有一样东西,比财缘还重要,就是能跟随一个人师,一个好的恩师学习,我们的法缘是富出人间的(鼓掌)。

 

 

 

这两年我的低调,被一本书害了。这一本书是七都一个江南才子出的,老师在世的时候,最后在庙港,一个年轻的书记,查旭东查书记,请他站起来(鼓掌)。要是你们阅读过这本书,既轻松又幽默,文字又好。你们要是听查书记,叙述南老师的故事,那可精彩了。这个书名也取得好,这个书名叫《说不尽的南怀瑾》。在我跟学生们来往的这几年的回忆当中,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说不尽的南怀瑾的故事。所以在这个情况下,东方出版社规划了一个讲题,叫做“道不远人——说不尽的南怀瑾”。以我的中文程度,他们帮我在这一年半当中,规划了14个城市,22场的演讲。我知道在这期间,很多同学们没有听过我的演讲,默默的都替我担忧,怕我说错话,出洋相,我简单的抽了两三个PPT,让同学们安心。我在对外的大众面前讲什么?老师的重点是讲,一个国家的灵魂精神是在文化,而为什么这个文化出了问题?因为我们学白话文,自己的宝库,没有钥匙可以打开了。那中国文化有没有断层过? 据我看老师的书里面他提过,就是秦始皇到汉武帝的这七十年当中,文化曾经断层过,所以老师也吸取了教训。

 

 

 

我讲不出大道理,我引用一个永远不愿意上台的同学,马宏达他的一篇文章,我抽出来他重点的几句话,来形容南老师:老师一生的主脉和历史的使命,就是文化的救亡,跟清理和重建,其余的什么济世利他的事迹,例如金温铁路、九二共识、太湖大学堂、国际实验学校,都是在这个主脉下的随机应用,抱歉!我没有得到宏达的同意,就引用了这个。我作为儿子,有选择的话,我不会用说不尽的南怀瑾,我会选一个副题叫说不清的南怀瑾。

 

 

 

不久前,我在香港机场碰到了石宏,他就是《花雨满天 维摩说法》的整理者之一,老同学六年没见了,我碰到他是在机场快线上。我们快要下车了,他说:“国熙你这六年来好不好?”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当时回答不了,面带苦笑的对他,他突然把手伸出来说:“不用讲了,我懂,大师没留遗书”(众笑)。大师实际上留了遗书,墨宝馆也有,老师真的在最后的半年,写了这四个字“天下为公”。我引用老师讲课时候的两句话, “这是三岁儿童都看得懂,八十老翁都做不到”。

 

 

 

我想跟大家讲一讲,老师的这一生,他的著述是他最大的愿力,他的一切愿力,是透过著述的广传,著述是老师最核心的精神化身,维护“化身”公天下,与利益集团战斗。战斗期间,老同学全力以赴,校对老师的中文简繁体著述,和外文翻译。这张照片,就是刘雨虹老师在七都庙港“净名兰若”,所带领的班底。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些是我们的客人。我们在2014年,成立了一家公司,叫南怀瑾文化事业,繁体版至今已经有新书9种,新校对的有14种18册,相关文集有12种13册。另外,人民(东方)出版社黄社长今天也提到,已经有总共56本,将近全集,还没有完全完备。我们准备在百年活动后推出,这个尽量圆满的文集。

 

 

 

最后是牟炼同学跟宏达,向各方同学们、朋友们,收集了一百多幅老师的墨宝,我昨天在开幕的时候也讲自己的感慨,有的时候,老师写墨宝是因人而异,对我的孙子南烨就写了,“老老实实读书,规规矩矩做人”,对我另外一个侄子南品仁写了“老老实实谋生,规规矩矩做人”,所以一切都是因人而异。

 

 

 

我到62岁的今天,对老师讲课时常用的两句话,深为感慨,“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最后一张PPT,是来自于这两句话,也是老师讲的“由来富贵原如梦,未有神仙不读书”。

 

 

 

老师走前把他使用的红包袋交给我,我这么多年给每一位同学或朋友们送红包,都是用老师的红包袋子。最后请问大家,老师这两句话最早出现在哪一本书?这里有一千块的红包,我将送给这个有答案的同学或者朋友们!(有来宾起立回答)这位是陈司令驻港部队时期的助理小李。真了不起!我在这里感谢大家!(鼓掌)

 

 

 

主持人:感谢南国熙先生。

 

 

 

(鼓掌)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