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关于南水北调的一次谈话

 

时间:1998年12月19日下午四点

地点:香港坚尼地道36B 四楼

参加人员:南怀瑾,邓英淘,王小强,劳政武,赵海英

谈话记录和整理:赵海英

 

小强:上次老师对我的谈话,我已经向英淘传达了。老师讲的要点是:应该筹办研究考察会,叫作“参天水利资源工程研考会”。“参天”二字源于《中庸》的“参天地之化育”。意思是说,天地有所缺撼,人生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参与弥补天地的缺憾。因此,“参天”二字可以成为我们的标志。这个标题将来还要请老师亲自动笔写出。

 

怀师:今天英淘来了,可以当面谈,太好了。我知道你们都主张要快干,实干。

 

小强:我们对这件事是认真的。英淘从1991年就开始关心这件事情了。

 

怀师:前段时间,小强把你的这篇文章寄来。我一看題目是“再造一个中国”,心里想:你们这些小朋友又吹牛了,再加上当时正患感冒,就随手放在一边了。大约两、三个星期前,小强到这里来,问我看了那篇文章沒有,我说还沒有看,他就給我大概讲了一下,我回去马上就看,看后拍案叫绝!而且认为势在必行,非做不可。我心中已有数,此事非干不可!我知道你们沒有钱,所以马上叫小强来,我愿意个人先出一部分钱,做为活动经费。后来,秦晓和康典都来过,他们也很兴奋,都说要尽力支持这件事。

 

先问一个问题,你们怎么会想起写这么一篇文章。

 

 

英淘:这些年来,我们到西北地区做多次调查,对水的问题感受甚深。老师啊,您是南方人,又久居岭南之地,很难体会这些无水、缺水地区人民之苦,那真是一个苦旱之地啊!然而,这个地方的光、热、土、草、能、矿资源极为丰富,只要有了水,这里绝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例如,号称塞外江南的石河子市,就是王震将军当年带领新疆建设兵团,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建立起来的。

 

怀师:噢,这倒使我想起一首古诗:“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片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看来王震将军真是不输古人。

 

英淘:老师说得是,王震将军就是开发大西北的当代先驱者。要想对大西部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就必须把西南的水资源与西北的光、热、土、草、能、矿资源结合起来。我记得1991年的时侯,《光明日报》曾经发表过一条消息:中国科学院综考会青藏高原考察队队员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即在青藏高原上,沿等高线把雅鲁藏布江的水以自流的方式引入黄河,经青海调蓄,输水到柴达木盆地,解决西北的水资源短缺,再经黄河进入内蒙古,输水到华北和东北,彻底改造西北、华北和东北的沙漠。我当时看到这条消息,为之感奋不已。从此,就一直关注和留心这方面的进展。今年二月,读了《当代思潮》第一期“南水北调的宏伟构想”之后,便斗胆写了“再造一个中国”一文。

 

怀师:噢,原来是这个样子。前两天,一位好朋友来,谈到到这个工程,也很支持这件事。他说,原来水利部老一辈水利工程人员各执一说,见仁见智。我马上问,这些有代表性的专家大概有多少,他说不到二十人吧。那我们就抓紧向他们请教,了解他们的意见,同时尽快成立一个参天水资源工程研考会,开展研究和实地考察。现在,主要的分歧在哪里?

 

小强:目前看来,对于以自流的方式,每年调雅鲁藏布江及藏南诸河近两千亿的水入黄河,争议最大。看来,这确实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怀师:“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的很多事情,仅靠打笔墨官司,可能永远不会有结论,必须精思和力行。

 

英淘:老师说的是,这使我想起了林县人修红旗渠的故事。林县地处太行山东麓,那里以往也是极度缺水的地区。有的人洗衣服,只能用积存下来的尿来洗。苦旱至此,可见一斑。当时,林县人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于绝境中奋起,要修一条千年不坏的好渠,把在崇山峻岭间奔流的漳河水自流引入林县。当时不少人说这是异想天开,祖祖辈辈几千年都是这样苦熬过来的,要能修,早就干成了。杨贵为了让修渠的民工能多吃点粮食,不得已动用了战备粮,这在当时可是担了杀头的风险啊。有人对他说,这个渠要是通不了水,你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为此,他给自己准备了一个刻着“千古罪人”四个大字的石碑。时值1962年,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全国的工程都在下马。但林县人和林县的水利工程人员一起,勒着裤腰带,饿着肚子,硬是凭着原始的工具 — 铁锹、镐头、锤子、钢钎、箩筐和土制炸药,用了十年的时间,在崇山峻岭之间修渠三千华里,完成了这项林县亘古未有的水利工程 — 引漳水入林。国际友人称之为“人造天河”。前些天,电视台里播放了红旗渠的八集电视剧,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血性之人,观之泪下,心神往之。这又应了一句古话:“天下事或激或逼而成者,居其半。”那些人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么!

 

 

怀师:以一县之力,几乎赤手空拳,积十年之功,成千年之业,壮哉,伟矣,善哉!佩服!佩服!三十六年过去了。今天以一国之力,总不至于一百年还干不成一件关乎全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千秋大业吧?现在最要紧的是要行动起来,应该地不分南北东西,人不分党派出身,关心这个事,思考这个事,抛弃一切狭隘的学术门户之见,团结尽可能多的力量,来促成这件事。我们这个研考会,由我出头比较好,我这个人无党无派,一个老文人。中华民族,中国的读书人、知识分子们,几千年来始终想做、但又很难成功的一件事,就是水利工程!几千年前,有大禹治水九州,奠定以农业立国的基础。到了秦朝,有李冰父子造都江堰,使四川成为天府之国;后来又有隋炀帝开运河,贯通南北,遂促盛唐之业。今天有三峡工程,要等到以后看出效果。南水北调这是第四件,非做不可!举世誉之而不计,举世毁之而不顾。

 

 

这件事做得好,可以再造一个中国,对中国是大有利;即使困难再大,做不好,退一万步讲,还是可以利益黃河以北;再退一万步讲,也有利于西北;实在不行,再退一万步讲,可以改善西北高原地带和沙漠,可以利益整个青藏高原。此事有百利而无一害,即使出些差错,也不会造成大祸害,对国家其他方面沒有大的影响,而且又没有移民的负担,所以是非做不可!

 

 

自满清以来,金温铁路一直没有修成,我牵个头,把它修成了,金温铁路现在已经通车。功成身退,还路于民,这点我也做到了,做这种事情我是有前例的。这件事即使不成功,也是一件好事,一年以后,把这些材料都整理出来,也算是一个好故事。而且后面的人还可以根据这些材料接着做下去。

 

 

你们先回去筹备这个研考会。研考会要把各种反对意见都列上去,详加讨论,兼听则明么!这样将来有別人反对的话,一看他们的意见已经讨论过了。所以,研考会一定要集思广益,克服门户之见,博采各家之长。第二,要展开研究,从民族大义,从中国长远发展的角度,把这件事的意义研究清楚,讲清楚。第三,要实地考察,一定要实地去看,不要弄成少数书生关起门来,坐而论道,纸上谈兵。这件事情做起来,即使一无所成也是成功,毕竟开了个头,以后別人可以跟上。

 

 

英淘、小强啊,我送你们两句话:当时只是寻常事,过后思量倍有情。

 

转载自"大风网站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