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法住记及所记阿罗汉考》序
作者:南怀瑾先生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梵言阿罗汉,汉魏初译时称为应真。应者,应化之意;真者,真人之义。应化之说,取义于佛经;真人之说,取义于蒙庄。

 

经称阿罗汉,概有怖魔杀贼之内涵。所谓魔也贼也,统指身心烦惑之表相也。

 

由平白凡夫修证而得罗汉之果位,以其能断三界系缚之烦惑而证道果者,唯其中有多分断、少分断、全分断之差别,故有四果四阶之类别,有一生证得、七生证得之分齐。而得大阿罗汉果者,临终皆灰身灭智,泊焉归寂。

 

但相传佛敕阿罗汉弟子中,如大迦叶、宾头卢、罗睺罗、君屠钵叹等四人,皆遵遗命而留形住世,以洎劫末而待当来劫中之补处世尊。盖亦以说明形寿世间之可以唯心转物之旨也。

 

由于此说,唐代文化艺术中,即有贯休和尚臆绘十六罗汉之创作,后世复扩而充之,而有十八罗汉,甚之五百应真、八百罗汉之传述,绘画、雕刻、塑造之艺术杰作,皆由此而产生。而观音堂、罗汉殿之普及,尤数概见。

 

为此,老古出版社特将由法国同人寄来前人专著《法住记及所记阿罗汉考》一书,重刊应世,俾广研究之知见,亦一难得之胜缘也。

 

丁巳一九七七年孟秋

南怀瑾

 

◎ 本文选编自东方出版社(简体): 南怀瑾先生著《中国文化泛言(增订本)》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