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常提到“封建”,究竟何为封建?中西方“封建”是一回事吗?我们摘编南怀瑾先生著述中相关内容,供读者研究,标题为编者所加。
此封建非彼封建(十四)
南怀瑾
什么是封建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
天子、诸侯,是古代的一个政治体制,名为封建制度。可是大家不要盲目地鄙视封建两个字,人云亦云地用这两个字骂人。
现代的大陆,每每骂人“封建”,其实只有民国初年少数几个人,勉强懂得一点封建体制是什么内涵。他们是借用这个名词,来形容西方的黑暗时期,于是就有了所谓“封建思想”、“封建势力”等等用词,用“封建”两字,乱去骂人而已。现代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封建体制是怎么一回事;后来一些青年们,也被搞迷糊了,盲目地跟着乱骂封建。
其实中国古代的封建体制,是真正的民主,详细说起来,又是一个专题,因为与现代一些学者的见解相反。别说年轻的一代,对封建制度的内涵、精神、哲理及其演变,不甚了然,即使现在八九十岁一辈的学者,也没有把书读透彻,只是以前人的意见为意见,前人错了,他跟着错,前人没有弄清楚的,他也不去弄清楚,任其糊涂下去。从孟子这里的话,就可以看到封建时的民主精神。
中国古代政治封建制度的精神,“天子适诸侯”,中央天子,这个大当家的并不好当。尧的时代,每十二年适诸侯,到各地方去拜访地方首长,当然地方首长要以特别的礼节欢迎。但是,天子绝对不接受招待,诸侯如果招待天子,天子要马上还礼的。尧十二年出来一巡,全天下各国走遍,这就是民主精神,在名称上叫做“巡狩”。
舜就是在巡狩途中死亡的,死在湖南。后来传说舜的两个太太,因为哭丈夫,血泪落在当地的竹子上,变成了湖南的一项特产——斑竹。其实这是误传,舜死的时候,已经一百多岁了,他的两个太太,就是尧的两个女儿,至少也有八九十岁了,两个老太太,纵然尚在,也无法去找丈夫了。实际上是舜的两个未婚女儿去哭的。史书上是说“舜之二女”,后人把“舜之二女”混淆了,认为是二妻,才把这件事扯到母亲身上。
到了舜的时候,改为五年一巡狩,禹的时候,则为三年一巡狩。至于各地的诸侯,两三年甚或每年,要到中央向天子“述职”,报告自己在国内所做的行政措施。现在报纸上,常有某某大使回国述职的新闻,“述职”一词,就是来自上古的政治制度。
当时是农业社会,主政的人,春天出门到各地视察,万一哪里出问题,像种子不够,耕牛不够,中央政府要帮助补贴;水利坏了,派人修建;秋天收成的时候,如果遇到灾荒,中央政府也要免税赋,还要拨粮拨款救济。
天子巡狩到了地方,看到荒地开垦出来了,农业发达;老年人有所归宿,过着悠闲舒适的晚年;有道德学问的人,受到尊重,生活安定;替国家办事的公务人员,聪明智慧超过万人的“俊”,超过千人的“杰”,都是第一流人才,在适当的位置上做事。古代的土地多,皇帝奖励,就将土地连人民,拨给这个诸侯。
古代天子如果到了一个地方,看到土地荒芜;对年老的人没有照顾好;有才能的人没有工作做;头脑聪明,没有真道德、真学问的欺压老百姓的小人在位,那天子只有“让”。所谓“让”,等于我们对一个部下说,老兄,你太不行了,不是骂,是一种婉转而又严重的警告。如果定期的“述职”不到,第一次降级;如果再不到,土地、人民、权利就取消了;第三次还是不到,就派宪兵、警察的部队,把他抓起来了。
这是上古的时代,天子对诸侯,只是宣讨他的错误,并不用兵去攻打。三次不遵守命令,已经九年了,还不改过,才不得已抓起来。而诸侯与诸侯之间,彼此反对时,没有权力责罚对方,只有陈兵到边界,如不能协调,才打仗。
孟子说,五霸已经没有道德了,他们搂住有权力的诸侯,彼此成立联盟,发展个人侵略的欲望。所以五霸是三王的罪人,历史在退步了。
人们常说时代进步了,我认为要看以什么作标准。如果以物质文明作标准,时代是进步了;如果以人文文化的道德作标准,时代则退步了。
孟子再说到当代的诸侯,是“五霸之罪人”的事证: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今之诸侯,皆犯此五禁;故曰: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
他说,春秋五霸,第一个成霸业的是齐桓公。齐桓公第一次与诸侯联盟,是历史上有名的“葵丘之会”,在葵丘这个地方大会诸侯。
这时齐桓公的威风,凌驾天下,周天子已经成了傀儡,天下诸侯,不听他的,只听齐桓公的。齐桓公之所以能成霸,是找到了好伙计管仲。管仲当了宰相,一匡天下,一下子就把齐桓公高举成了霸王,他的灵魂就是管仲。
在葵丘大会时的礼节,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先杀牛、羊、猪,祭祀天地。写好联盟各国共同应该遵守的条约,但没有像后世一样的“歃血”为盟。葵丘之会,没有歃血,没有发誓,很礼貌,很文明,只约定五件事:
第一条:任何一个国家,除了不孝的人以外,不杀,这是不随便杀人;诸侯已经确定的继承人,不可以随便换;不可“以妾为妻”,元配不能随便废掉。
第二条:联盟以后,各国要尊敬贤人;有才能的子弟,要予以培养教育。这是提倡道德,以改善社会风气。
第三条:要尊敬老年人,使老有所养,要爱护小孩子,好好培养下一代;要爱护出门在旅途中的人,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第四条:官位不可以世袭。这种世袭的制度,是后来才有的,在上古文化中,没有这种制度的。大概在孟子时代以前,已经开始有了这种情形,而且出了毛病,所以管仲在草拟条约的时候,提出了这一条。关于一般行政,不能专权,要公开;同时公务员的长辈亲属,不能干预公事;用人要用人才,不能随便杀公务人员,要尊敬他们。
对于“无专杀大夫”,后世宋朝做得最好。赵匡胤创下的赵家三百年天下,最尊重大夫,所以宰相和皇帝,是坐下来谈话的,有时候意见不对,宰相可以把公文推回去,也只有宋朝如此。后来明朝和尚皇帝朱元璋,不管你宰相不宰相,与他意见不合时,当场就在朝廷上,拉下去鞭打。所以对士大夫最不客气的是明朝,有点蛮干。
第五条:不可以随便破坏水利,也不可以只顾自己,而将洪水排泄到与盟的邻国去;当盟国遇到荒年时,要开放谷仓去救济,让他来买米,不可以乘他国荒年而囤积居奇;国家做了重大的事情,如开辟土地,建立都市等等,都要向周天子报告,尊敬中央政府。
齐桓公成霸主后,约定这五项,等于汉高祖的约法三章,当时非常公平。在几千年以后看起来,除了妻、妾问题以外,还是非常公平合理的。
在这五项条款以外,同时宣言:这次国际大会以后,加入契约的国家,不准彼此侵略,大家都是好朋友,不要闹意见。
自从这次盟会以后,当时国际之间,就真正安定了几十年,没有发生战争。这也是管仲了不起的地方,以一个书生,捧了一个齐桓公,就做了这么大的功业。孟子骂五霸是三王的罪人,齐桓公是五霸中的第一个霸主,已经是三王的罪人了,还能够做到这样的功业,而且,五项条约,也都有道德的观念。
孟子说:现在各国的诸侯,对于以前齐桓公所订的那五项条约,一项都没有人做到,所以我说,今日的诸侯,又是五霸的罪人了。
战国的诸侯们为什么这么坏?孟子说,老板们之所以坏,是因为用的伙计太坏了。
孟子说: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今之大夫,皆逢君之恶;故曰: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
“长君之恶”意思是说,现在那些做官的士大夫们,专门喜欢拍马屁,拍长官、领导人的马屁,因而增加了长官的罪恶,这罪还算小,有句俗话:“千错万错,拍马屁没有错。”例如老板喜欢附庸风雅,搜求古董,买来些赝品,还自命行家,部下反而去称道他眼光好,是鉴赏家,这就是“长君之恶”,罪还算小;问题在“逢君之恶”,那就罪大了。所谓“逢君之恶”,是老板有那么一点犯罪败德的意思,还不敢做出来,而部下去满足他这个不正当的欲望。例如,一个首长,想以权势弄钱,可是又不敢弄,有聪明的部下,揣摩出他有这种心理,想办法替他弄到这笔钱,比他所希望的还多。甚至最初不给他知道,等他知道的时候,已经是既成事实了,更得上司的欢心。这就是“逢君之恶”,这种罪可就更大了。
孟子在这里所提出来的,是中华文化历史哲学上,一个非常严正的问题。他指出五霸是三王的罪人,而当时战国时代的七雄等诸侯,又是五霸的罪人。再下来,当时诸侯各国中,在位做官的士大夫们,都在那里“逢君之恶”,为当代诸侯的罪人。所以孟子这些话,等于指摘当时社会上、中、下各阶层,都是历史的罪人。
在战国时代的社会,已经变成这种情况了,等而下之,在后世每一个动乱的时代,都和孟子这里所指摘的差不多。以孟子这一个观念,来看整个人类历史,以及任何国家的动乱,不应该只责备上面少数的领导人物;动乱之所以发生,多半是整个的社会风气发生了问题,也就是整个人类社会的道德崩溃所致。一个时代历史的演变,固然少数有力量的人,可以使它转移,但有时候亦非少数人转移得了。在转移不了时,后世以一个名词“劫数”来形容它,也就等于说,这种动乱的苦难,是由于全人类,或某一区域的全体成员的共同气运所致。这类大的气运所趋,并不是少数人可以挽回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