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常常提到“封建”,究竟何为封建?中西方“封建”是一回事吗?我们摘编南怀瑾先生著述中相关内容,供读者研究,标题为编者所加。
此封建非彼封建(四)
南怀瑾
自三代以下,以及周朝分封诸侯建国的制度,都是从宗法氏族的传统而来,长达千年以上。所谓中国上古的分封诸侯,并不同于西方文化的部落封建,其中大有差别,不可混为一谈的。而且在周秦时期,所谓“国”字,就是地方政治单位的名称,并不全同于后世“国家”的概念。历来都说周朝初期分封诸侯,号称八百之多,究竟诸侯国的数字有多少,现在很难考证确实。但在周朝所封的诸侯,并非完全是姬姓的家族,不像秦汉以后的帝王们,非同姓不封王的作风。因为“姬周”建国文化的精神,正如孔子《春秋》大义所标榜的,是以“兴灭国、继绝世”为宗旨。所以当时封建的诸侯,有的是找出尧舜以前对于人民有建功立德的人物的后代来封侯建国的,例如炎帝的后代等等。甚至把革命以后的殷朝后代,也照样分封为诸侯,决不是后世那一套赶尽杀绝的做法。
至于秦始皇灭六国之后,改天下为郡县的建制,推翻千年以上的传统,为后世中国留下大统一的大业,并非秦始皇有特别过人之处,那是因为他自小跟随吕不韦长大,耳濡目染,懂得大商贾的经营方法。等于现代人明白商业管理,中央是个母公司,是有绝对表决权的控股公司。天下各路的郡县是子公司(分公司),只听总(母)公司的决策来执行业务。秦始皇懂得吕不韦的经营手法,所以决定改“封建”为郡县。例如明代的朱元璋,因为当过和尚,所以建立明朝的官职,有些完全照寺院里僧职称呼和做法,如“都察”、“都监”,乃至封僧官为“总统”、“统领”等,都是禅门丛林制度设立的名称。
但话说回来,秦始皇改建当时中国的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廷尉李斯的建议,也是很有力的道理。李斯认为,“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周封子弟,子孙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天子弗能禁”。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说是靠祖宗的保佑)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因此决定改制。由此来看历史的经验,要求政治和社会习惯转变,是很不容易的事。可是,所有的暴君,却成为改变历史的革命者,只不过坐享改革成果的,并非他本身而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