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对经济、文化、金融的风险提示(八)
作者:本站       来源:本站       字体:       打印文章       双击鼠标可滚动屏幕

居安思危,时下国际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不确定性增加,回顾南怀瑾先生十几年前的有关提醒,意义犹新。本文摘录自《漫谈中国文化与金融·企业·国学》,2007年12月南怀瑾先生对中国银监会代表团漫谈部分。

 


 

对经济、文化、金融的风险提示(八)

 怀

 

 

我们研究中国经济,文化与经济是相关的。有些人不大好批评中西文化,我说我还差不多勉强可以批评。有些人讲,你这位老先生专门读中国书的,你懂什么外国啊?我说对不起,我欧美都去过,而且都住过。我还批评中国的留学生,我说这一百多年以来,都是坏在留学生手上。当年清朝末年的留学生注重的是德日派的——德国留学的,日本留学的,重用!“抗战”前后,第二次大战时,慢慢注重英美派的留学生。到共产党统一中国这个阶段,初期都是注重苏联的留学生。一九八九年以后,一下翻过来,用美国留学生。

 

我在美国的那个阶段,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好几位精英都在美国,都到我那里吃饭。我在美国还是一样地上课,给他们讲中国未来前途的问题,我说你们赶快回去帮忙祖国,不要在这里。当时讲到经济的问题,比现在还严重。

 

当时我在美国跟他们讲,我说十六世纪以前,美国跟欧洲够不上谈经济,穷得很,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最富有。从元朝马可·波罗回去以后,告诉你们东方有这么一个国家,你们认为他是瞎说。后来到了十九世纪,你们英国人做海盗打劫去,你们的白银财产哪里来?抢印度、骗中国来的,现在才有那么多钱,你们发达了,富有了。我告诉你们,中国不在乎!

 

我到了美国以后,我骂留学生们,你们在国外留学,在大学的学生宿舍里,每天吃汉堡,吃两个面包,外面上中下社会的朋友都没有,白宫的门口都只看一看,进也进不去。你们懂什么啊?然后三年五年回去,哎哟!讲外国怎么好,外国的月亮怎么大,看不起自己。因为我在那里,他们会请我到白宫去,他们的财政部长会来看我,交了很多朋友,也到处看了很多。欧洲我也去看过住过。

 

那么,我们的文化从德日派开始学坏的,后来是英美派,尤其一九八九年以后,开始学习美国,注重英美一直到现在,现在好像全体崇尚美国派,这都是问题。

 

可是,你不要听错了,我并不是反对外国文化,外国文化必须要知道,同时一定要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做到知己知彼。可是一百多年来,战乱加上内乱,中国人对这两方面文化,都没有真正深入了解,常常是脱离实际,忘记什么是基本,舍本求末,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知识迷惑了。

 

我说我到现在还不愿意用支票和卡。其实我在海外,到处银行给我送这个卡、那个卡,我通通不要,你给我拿回去,我才不给你卡呢!给你卡住干什么?我到现在还用现金。

 

那么我出门的时候也不相信钞票,也不相信钱,不相信银行,相信黄金,为什么?一个老规矩,我从小的时候,出门的时候,我祖母打黄金的戒指好几个给我,一钱分量,很小,耳环一样,拿个袋子装,叫我拴在腰上。我一边心领一边眼睛瞪着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孩子啊!注意,这是救命的钱哦!不准随便用哦!在外面万一碰到困难的时候,黄金都不能换饭吃的啊!你拿出一个戒指给人家,可能换两个馒头,还可以救命,救急救命用,记住!

 

后来真碰到了这种事。我在“抗战”的时候,到了贵州边上,看到那个飞机是昼夜在轰炸,你刚准备出来,飞机又来了,昼夜轰炸两三天。我看到在对面那个地方,上海逃来的一家人,两三天没有饭吃,看到贵州一个乡下人在吃玉米——也叫苞谷——那个上海人从口袋里拿出一两黄金,方的,很漂亮,给这个乡下人看。“哦!这是什么东西?很好看。”他一边吃玉米,一边拿来看。“这是黄金。”“哎哟!黄金!只听过,一辈子没看过。”一两黄金,看了半天才还给他。那上海人说:“不是看耶!我这一两黄金跟你换这个苞谷吃。”“哦?那个,那个……”黄金赶快还他,“我还没有吃饱。”赶快走开。

 

这是我祖母当时给我的经验。后来经历多了,我深深地感觉到很多很多。现在你们喜欢玩钞票、银行、信用卡,什么基金、股票、期货,什么乱七八糟的金融衍生产品,不要玩昏了头,饿了肚子什么都不灵了。

 

你们现在喜欢看美国、欧洲的电影,只看到人家怎么奢侈地生活,心里羡慕得不得了,刺激了无限的欲望。可是电影里有没有说,他那个钱怎么赚来的?没有。也不是你们想得那么单纯。全世界的财富在支持几个发达国家。人类这个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不晓得是好是坏,将来会走向哪里。

 

——《漫谈中国文化与金融·企业·国学》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内容